5、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9个考试知识点) 考试知识点20: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核需要: (1)理解势必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定义,了解确定事件与势必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关系; (2)能区别简单生活事件中的势必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试知识点2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的概率 考核需要: (1)了解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能判断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事件的大小并排出大小顺序; (2)了解概率的意思和表示符号,知道势必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和随机事件概率的取值范围;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会依据大数次试验所得频率估计事件的概率。 注意: (1)在给可能性的大小排序前可先用肯定发生、大概发生、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肯定不会发生等词汇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事件的概率是确定的常数,而概率是不确定的,可是近似值,与试验的次数的多少有关,只有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才能更精准。
考试知识点22: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问题及概率计算 考核需要 (1)理解等可能试验的定义,会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来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会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办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地区面积之比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3)形成对概率的初步认识,知道机会与风险、规则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简单概率问题。 注意: (1)计算前要先确定是不是为可能事件; (2)用枚举法或画树形图办法求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过程中要将所有等可能状况考虑完整。 考试知识点23: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 考核需要: (1)了解数据整理剖析的意义,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这两种采集数据的办法及其不同; (2)结合有关代数、几何的内容,学会用折线图、扇形图、条形图等整理数据的办法,并能通过图表获得有关信息。 考试知识点24:统计的意思 考核需要: (1)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一般研究过程; (2)认识个体、总体和样本有什么区别,知道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办法。 考试知识点25: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 考核需要: (1)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2)学会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在计算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时要预防数据漏抄、重抄、错抄等错误现象,提升运算准确率。
考试知识点26: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 考核需要: (1)了解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定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并可以用于解决简单的统计问题。 注意: (1)当一组数据中出现极值时,中位数比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求中位数之前需要先将数据排序。 考试知识点27:频数、频率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考核需要: (1)理解频数、频率的定义,学会频数、频率和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2)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并可以用于解决有关的实质问题。解题时应该注意:频数、频率能反映每一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但也存在差别:在同一个问题中,频数反映的是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频数之和是试验的总次数;频率反映的是对象频繁出现的相对数据,所有些频率之和是1. 考试知识点28: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应用 考核需要: (1)知道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频数、频率)的意计算及其应用,并学会其定义和计算办法; (2)正确理解样本数据的特点和数据的代表,能依据计算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3)能将多个图表结合起来,综合处置图表提供的数据,会借助各种统计量来进行推理和剖析,研究解决有关的实质日常问题,然后作出适当的解决。